概念要轉圈
[高翊峰] 袁哲生會的整套東西,都是從報社編輯的經驗學過來的。他教給我們的,就包括這套被一群老報人持續嚴謹遵守,關於文字編輯的扎實標準。往回溯二十幾年,台灣根本沒有現在所謂的「時尚生活雜誌」,可是報紙卻有幾十年傳統了,它有一些自己的方法。像在寫文章的時候,我們之前有一個規則,是規定「幾行字之內就要出現一個笑點」。就像電視連續劇,你三分鐘沒有爆點觀眾就轉台了。哲生在做FHM雜誌的時候也會要求我們,你每一個小標跟小標之間,一百五十字到三百字之間的文章,一定要有一個哏,不然這個小標就沒有意義了。這是文章寫作的部分,而在編輯這邊的要求,袁哲生在意的是「轉幾圈」。就是你一個概念要多轉幾個圈,不能直接把哏點出來。(231)
Guide Book
[王聰威] 它[guide book]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具體指導每一個國家的團隊,如何透過編輯的技術,確保這本雜誌應要堅守的品牌精神、目標讀者與理想性...。雜誌是一個特別的載體,不僅僅是一本書,它不是因為某個作者的特殊能力而產生的,它必須動用很多作家、編輯、寫手、攝影師、插畫家、行銷人員等等才能完成,所以它第一優先應該要的是建立雜誌本身的性格、精神與要求,而不是放任某位成員為所欲為...。(233)
[王聰威] 在FHM我學到的「Guide Book」編輯術,就是應該怎麼從頭開始思考,然後確實地做出雜誌這種容器來,這容器既要外型好看,又要有高度的功能性,符合使用者的最高要求...。(235-6)
我們做員工訓練的時候,常被要求得從一大堆圖片中,分辨出不同女性雜誌的圖像頁面。(王聰威,237)
文學雜誌也是商品
[王聰威] 我完全認為文學雜誌怎麼做都是「敝帚自珍」的雜誌,也就是一群認定彼此能心心相印的讀者、編輯、作家,三方所共同珍視的事物,沒有哪一方壓倒性地能夠支配哪一方,這是跟其他高度商業性質雜誌最大的不同,但並不因為這樣,文學雜誌就不能與其他流行雜誌在市場上一較高下,日本的 BRUTUS 與《達文西》都是次文化雜誌,但它們的銷售量、設計感都足以在正式商業場域中存活。(248)
[高翊峰] 這十多年來,其實是走到了「生活是門好生意」的美好時光。不過...這門生意,至少是紙本雜誌,也愈來愈有向下緩弱的波動。(249)
封面
[王聰威] ...可以說封面標題簡直是總編輯和社長最大的權力展現,也是決定封面成敗的重點,因此大家都非常在乎。我給《聯合文學》規定的封面標原則是:首先一定要有一個清晰易懂的專輯名稱,而且要佔據顯著位置,其次配合此專輯,一定要有一組能夠刺激讀者思考、感動、想像,而引發閱讀興趣的副標,然後一一放置專輯重點內容,最後再考慮是否放上一般性文章。(252)
閱讀線。輕重緩急的節奏。固定位置、固定順序,彷彿安居自家,探囊取物。
生活感。將作者或文學作品轉化,去貼生活的節奏。
《編輯樣》
- 王聰威
- 聶永真(封面設計)
- 2014年1月初版
- 台北:聯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