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lmost 9 years ago

林奐均寫給林義雄先生的

爸爸,我知道你願意為理想而失去生命,這就是你不凡的原因,然而,我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向你說一句話,所以請容許我在此向你說:「爸爸,你還沒準備好進入永恆。」親愛的爸爸,天堂若是給義人去的,你一定是第一個進入天堂的人,我在歷史上看不到一個比你更公義的人,你的名字中有「義」字,你也就是名符其實的義人。但人不是靠著自己的公義進天堂的。

這才是真正讓人敬佩的基督徒。那些高喊家庭價值的上層中產階級與權貴,讀《聖經》的時候,是否也思考一下,基督教(及佛教)之興起,一直伴隨對當時社會制度的深刻反思。雖然宗教提出的解法,我們不一定同意1,重點是當神為人子、以耶穌之名行事的時候,他格外警覺人之有限:「人不是靠著自己的公義進天堂的」。

林奐均的信寫到這裡,著實讓我又感動又敬佩。她流露不願父親死去的「私情」,但她也沒有一味拿孫女來壓這位阿公(以私害公)。嫻熟教義的她,格局更高遠。她提醒林義雄先生:你的德行(過去長時間的作為)已讓人類同儕服氣你夠資格躋身「義人」,但「義人」與否畢竟是由「神」來認定的,而且(對基督教徒來說)耶穌犧牲自己的生命,就是為了讓人有一生這麼長的機會,效法基督的行誼,別輕易終結這個機會。考慮看看禁食是不是太過倒向「自己的公義」,或許還有其他作法?

當然,我相信林義雄先生的初衷絕不只為「義人」之名,何況,不僅人是有限的,歷史與時局也是給定的。不是想不出替代的作法,而是「非如此不可」,非如此展現決心不可,拿自己的肉身,作全台灣的照妖鏡,映出人民弔詭的精神狀態與權貴的裝模作樣。

我認為指責馬政府麻木不仁,是言不及義,因為馬政府並不麻木,只是它的敏感不是指向願求台灣自立自強的我等,而是指向中共高層,以及跨足海峽的資本家—權貴集團。因此,禁食能有多大效用,我心內不免惴惴。還沉默的台灣人,或許比較能期待吧?

有人嚴肅地、緩慢地死去著。此人不要你肩起他肩負過的使命,只要你肩起你能肩起的。


  1. 有些人甚或是希望它貫徹到底——此即新教或「抗議教」(protestant)的原旨。 

← [書籍] 范疇《台灣是誰的?》 中西字體設計的匯流 →
 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