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lmost 8 years ago

利用雞零狗碎的時間(也只有雞零狗碎的時間了)一口氣讀完,翻譯流暢,Lewis講故事也順當。金融投資,高頻交易,我都是外行,但無礙興味。

這是關於速度的故事,以推理小說的套路展開,轉折則圍繞著造成加速度的條件。根據這則故事,大約從2006年開始,高頻交易業者開始讓華爾街「有感」。電影《華爾街之狼》(The Wolf of Wall Street)裡,交易員猶是主角,但《快閃大對決》那種速度的「坎棧」,人已經追不上,必須靠有計算能力的軟硬體才夠快。高頻交易業者靠速度的差距套利,然而當時整條華爾街沒幾個人摸得清楚關竅,連隱約感受到異狀的人都是少數。

怎麼可能?Lewis的書和Scorsese的電影都戮力刻劃一種曖昧心態,亦即充斥不安全感,卻又不肯承認(部分)無知。其次,券商開「暗池」、把客戶交易資料賣給高頻交易業者,油水也是不錯的,相對而言大家都賺錢,儘管金字塔從頂端到下一層,層層分潤的比例差距懸殊,但只要帳上還是正的,這門生意就可以做,沒幾個人想搞懂來龍去脈。

或許是想鼓勵追求真相的勇氣,犒賞這種動機,Lewis在卷末埋了一個謎題。《快閃大對決》是以舖設一條疑雲重重的光纖開場,箇中的講究只是為了要改善幾毫秒(10^-3)乃至微秒(10^-6)的傳輸速度,到了終卷,Lewis語帶玄機地,說由於技術改良,微波塔台重新得寵(換句話說卷首那條耗費鉅資舖設的光纖幾乎吃屎定了),而他踏訪的這座塔台的來歷——他只給出了聯邦通訊委員會的授權證號,要讀者自己去google。

當然,只想滿足好奇心的話,早就有人寫好文章等你了。

書中亦多有對資訊的反諷。比方說交易活動量(trading activity)不等於流動性(liquidity),然而美國股市是用成交量評比暗池和公開交易所的表現,導致券商想把交易留在自家暗池裡。他們想到的方法就是不斷釋出買賣100股的信號,推升股價,於是能成功撮合交易,同時哄抬交易活動量。

比方說高達150種下單方式——這或許是150種釋出訊號的方式,卻不代表150種資訊。統歸起來,大部分下單方式都是為了讓股票無法順利交易而設計,旨在讓高頻交易業者能以盡可能低的代價取得市場上的交易資訊,了解投資者動向,以便搶先咬住,隨後套利。

速度的差距導致資訊的差異,進而造就套利的機會。在這裡反而需要齊頭式的平等。於是,本書主人公創辦的IEX交易所(非虛構)——其訴求是公平的交易環境——想出的辦法是在不造成「慢市套利」的前提下,拉長延遲時間,讓IEX能穩定地比高頻交易業者快。不是「消滅」或排除高頻交易業者,而是讓大家都放慢。對了,隨機在這裡不管用:有個教授給IEX的提案是每筆交易隨機延遲一段時間,但這會被大量下單輕易破解。


快閃大對決
Flash Boys: A Wall Street Revolt
作者 | Michael Lewis
翻譯 | 林旭英
出版 | 早安財經
原文出版年 | 2014
繁體譯本出版年 | 2014
初版1刷:2014年9月
初版11刷:2014年9月

← Paul Goldberger《建築為何重要》 猥瑣少女少男 →
 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