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out 11 years ago

林驤華的譯本,該怎麼說,純以字數計,大概80%都譯得正確,可怎麼就是會有一些奇怪的錯誤(讓人覺得:難的地方都翻對了為什麼這裡反倒翻錯)。偶爾會出現南轅北轍或偷懶的翻譯。老實說這比徹頭徹尾的爛譯還麻煩。還是說根本是我理解錯呢?

但比方說中文第97頁,英文第70頁,「One of the reasons for his success was the sincerity of his play」,林譯為「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在遊戲之中還保有真誠」。我以為這句的sincerity是指「他的演出」很真誠,不是「他」這個人很真誠。畢竟前文就在講這位Benjamin Disraeli演技好到他自己都沉醉其中。或如,中譯本第100頁,英文第73頁,Disraeli寫的一段話:「the superiority of the animal man is an essential quality of aristocracy」,林譯為「人類的最高優點乃是一種貴族本性」。這根本牛頭不對馬嘴。Disraeli原句的主詞是「the superiority of animal man」,亦即獸性的人、宛如動物的人(人與動物的分野何在是個古老的問題),這樣一種人的優越之處。放回原段落看,正是因為Disraeli洞見不顧出身、階級等屬性,戮力在社會空間中殺出一席之地的這種「animal man」,實與當初貴族成為貴族的過程如出一轍,Arendt才會說Disraeli「實際上觸及了現代貴族種族理論的弱點」。

又如中文第94頁,英文第67頁,「The social destinies of average Jews were determined by their eternal lack of decision」,林譯作「總是缺乏選擇的機會決定了猶太人的社會命運」。漏譯「average」事小(不過這要怎麼譯才好?),「lack of decision」應該是「不作決定」,所以後一句才會說「社會當然不會[應該是「不曾」]強迫他們作決定」--這個錯誤牽連就大了。畢竟,Arendt講半天就是要論證猶太人的社會存有的曖昧性,跟他們在政治上欠缺行動能力,這兩者之間是有關係的。

套句昨天A大的妙語:A大說德國哪是什麼哲學家的國家,根本是文青和長大的文青的國家。誠然,文青Arendt寫的英文實在「不好」,是句子結構彷彿德文的英文。可是細讀下去,我又覺得 Arendt用字頗精準,固然有些冗長的形容詞子句只是要酸人,但泰半有助於澄清細節(當然多數細節無傷大雅就是了)。

← [Kindle Touch] 兩週使用經驗談 關於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的中譯 (2) →
 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