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out 11 years ago

ㄔㄐ看我一副饞樣就送這台玩意兒當聖誕禮物,把玩至今也兩週多了,分享一些心得。

不適合閱讀PDF
雖然支援PDF格式,但一旦放大多半會超出僅6"的螢幕,又沒辦法像閱讀mobi格式時會自動重排,故「不可卒讀」。Kindle的強項是閱讀文字。

PDF轉檔仍苦手
不適合直接閱讀,那能否轉成適合的格式呢?雖然相當強大的電子書/閱讀器管理程式Calibre能夠執行多種格式間的轉換,但由於PDF格式本身主要是輸出 (到螢幕或紙本)導向,轉換後在Kindle上的閱讀經驗仍不佳。全影像的PDF檔就不用說了,可全文搜尋的書籍PDF,轉換成mobi格式的效果也不大 好:多餘的空格、空行、頁首頁尾的文字、未順利轉換的內碼等,蠻阻礙閱讀。

目前我試過轉換效果最好的大概是期刊論文,雖然段落中間會穿插頁首頁尾的字句,但由於干擾你的模式固定,還算可以接受。不過我轉換的都是全文字的文章,如有附表或圖,很可能會崩潰。

相關資源、支援甚多
畢竟也發展一陣子,喜愛電子書的社群成立了Wiki,想要了解Kindle本身或紛雜的電子書格式不愁沒資源。

至於內容來源,除Amazon本身提供的免費書籍、Project GutenbergOpenLibraryInternet Archive等網站外,也有許多熱心人士忙於將經典、暢銷書、偏愛的書籍轉換成數位格式--來自中國的好心人尤然。我的經驗是,中文內容相對來說質量俱不如英文內容,而P2P可以找到的倒是以西班牙文和義大利文為大宗(有趣的現象)。換句話說,單就中文內容來說,Kindle不是那麼好的選擇。

前段提到的Calibre可以幫你推送RSS feeds到Kindle上,十分貼心。我遂改在Kindle上看新聞。Kindle Touch內建wi-fi,所以不必連接電腦即可取得RSS feeds。

此外,Klip.me可以幫你轉換網頁再丟給Kindle,Firefox的擴充套件Kindle It也可以達成此功能。在Kindle上閱讀比較長的網頁意外舒服。

筆記、劃記、書籤與資訊管理
Kindle Touch作筆記、劃記(和查字典)的方法,都是按要作筆記或要劃記的字或段落,然後直接使用螢幕上的鍵盤輸入。我還沒深究有沒有人hack中文或其他語 文輸入。被迫使用英文作筆記未嘗不好就是了 orz 筆記、劃記和書籤會存在"My Clippings"這個純文字檔,與電腦連接後可直接取用。其格式大致如:

in every society the production of discourse is at once controlled, selected, organised and re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a certain number of procedures,
============
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 (Foucault, Michel)
- Your Note Location 30 | Added on Tuesday, December 27, 2011, 01:55PM

如果是劃記/書籤,就會變成"Your Highlight/Bookmark…" (廢話)。

就此而言,要再整理一份讀書筆記不會太費事(雖然我還沒實際做過)。由於有記錄Location(一個我不知道到底怎麼計算的指標),大可把My Clippings傳到電腦上,然後開著Kindle對照。

劃記功能也可以用來整理生字。

閱讀體驗
對眼睛真的蠻好的,看久不會累。輕薄,公交捷運好夥伴。不過翻頁時e-ink更新時會「花」一下,會讓我暈車…

如果是文件是mobi或純文字格式,字體可多段放大縮小。我發現「一頁」(也就是特定字體大小下Kindle的可視範圍)的字少一點還頗有助於聚精會神,比較容易把複雜或艱澀的句子看懂。

Kindle Touch的反應時間有點長,打字因此容易出錯,查看原本的字典條目更可能要等將近3秒!不用說連續翻頁一定會延遲(YouTube上有Kindle跟 Sony的機器比翻頁的影片,Kindle明顯較差)。這有時頗讓人不耐。不過這關乎價位與硬體規格就是了。


    使用電子閱讀器讀書 是一種新的閱讀實作,就此而言,它不只是一種體驗而真正是一種經驗--帶來能夠改變系統狀態的差異。簡言之:給人帶來新想法、新期望,讓人想它。這也意謂人們得試著習慣它,否則那種疏離感會大大阻滯閱讀。與其猛跟紙本書的閱讀經驗比較,不如想想它能如何改變或整合目前接受資訊的方式。

    ← [漫畫] 惡女異本(難波鉦異本) 關於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的中譯 (1) →
     
   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