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ver 12 years ago

沒做功課就跑去第七屆台北國際玩具創作大展(連結到的官方網站寫得很差,過載的圖片令人不耐),大失所望,跟所設想的「玩具」沒啥干係。整場幾乎都是公仔和「潮T」,只有漁人系列(A61攤位的RCWork/Bouble Layers)、一些少年樣的作品(A52攤位的williamworkshop/KINOSS),還有壞壞熊(official site台灣代理商)讓我甘願停步。

什麼時候開始,人們開始能接受「玩具」=公仔這種在我看來莫名其妙的邏輯呢?我以為「玩具」要能「玩」,要把一個遊戲帶來玩者面前。玩具不需帶著說明書,它本身就引人好奇(甚至啟人疑竇);人們把玩它,窮其想像跟它互動,由此建構出一個玩者與玩具的世界。據此,公仔只不過是眾多玩具之一種罷了。

2010 dpi國際插畫聯展倒是個意外的驚喜。我很喜歡鄒駿昇(相簿1相簿2)的插畫,精工細琢、可愛小熊現身科學幻想的場面。ㄔㄐ則偏愛Marina Marcolin。Marcolin的海港、燈塔與男孩那幾幅讓我心生遠意啊,是否夏天該再大吸幾口混雜柴油、鹽鹹與汗水的空氣。

← [電影] Eastern Promises [電影] Inception →
 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